在多數企業的管理經驗中,總會遇上一些讓人頭痛的情況:
遲到早退、消極被動、難以融入團隊合作、情緒管理困難,甚至工作表現長期無法達標——這類員工雖未必違規,卻會拖慢團隊節奏,影響整體氛圍與文化。
遇到這類「負生產力員工」,是訓練?輔導?還是直接汰換?
其實,處理這類問題的關鍵,不在於選擇哪一種單點解法,而在於企業是否擁有一套能穩定承接與預防問題的內建支持架構。
這正是「員工協助方案(EAP)」存在的意義。
常見處理低效員工的 5 個步驟
1. 【明確問題行為】
具體列出觀察並紀錄(如行為表現,績效指標、同儕回饋)
2. 【進行溝通回饋】
一對一面談,給予回饋與傾聽空間
3. 【制定改善計畫】
明確時間表、目標與所需資源
4. 【追蹤與評估】
監測改變狀況,並完整記錄溝通與支持歷程
5. 【必要時啟動績效處分流程】
包含警告、降職或終止聘用
這些方法雖然必要,但你可能也發現——有些員工的問題並不完全來自於工作本身,而是工作以外的壓力與困境。
例如:
家庭衝突、財務焦慮、心理困擾、生活不平衡、價值認同缺失……等,
這些因素,才是拖住他們狀態的真實原因。
如果公司有 EAP系統,這時候就能立即派上用場了!
員工協助方案(EAP)是一套針對「人的整體狀態」設計的組織內建支持架構,
它可以:協助情緒困擾員工走出谷底,提供法律、財務、家庭照護等外部問題的專業支援,協助企業以更安全、專業的方式介入輔導,預防其他團隊成員被問題氛圍影響
EAP能讓 HR與管理階層不再孤軍奮戰,提高管理效能!
EAP 不僅是對員工的支援,更是企業維持人力穩定、組織信任與運作流暢的重要選項。
績效制度可以更完善嗎?
績效制度能處理的是「能用數字說話的表現」,但無法處理「人的狀態」。
一個員工表現不佳,不一定是能力問題,也可能是狀態問題——而狀態,需要的是承接、診斷、介入與追蹤。
這正是 EAP 能補上的那一塊。
管理的終點不是淘汰,而是整體修復,前進與持續成長。
管理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「篩掉問題」,而是為了恢復團隊的健康運作。
EAP 的存在,不是讓員工逃避責任,而是幫助企業有系統地分辨:
- 哪些人該被協助
- 哪些事該被調整
- 哪些狀況該被處理
這不是單一部門可以扛起的責任,也不需要把「人」當成績效數字來計算。
管理的重點,是讓組織重新回歸正常的軌道,隨著企業的成長與節奏運行。